医养结合难在哪里?怎么结合? - 正文

目 录

  老龄化前景不轻松

 

  “中国人平均寿命延长很快,但是失能残障及需要社会和他人帮助的老龄人口比率也显著增加。”饶克勤表示,根据经合组织数据,65岁以上人口医疗费用是65岁以下人口的2~8倍。中国已进入快速健康转型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经济快速发展,生育率大幅下降,人口结构向老龄化转变,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比例增加。

 

  “过去20年,中国人疾病负担类型发生转变,脑卒中增加35%,冠心病增加85%,糖尿病增加60%,癌症更是显著增加,慢性病占比从1998年的20%上升到2013年的33%。不论城乡,两周患病主要病种中,高血压患病率占41%,糖尿病占11%。这些慢性病58%是由于中国人盐、糖、脂肪摄入过多引起的,很多是‘吃出来’的。”饶克勤表示。

 

  2014年,我国门诊量突破75亿人次,住院量突破2亿人次。老年人过去10年门诊治疗利用率从27%增加到49%,住院利用率和护理需求量也在增加。“我国80岁以上老人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在30%,将来会成为重大社会问题;而现在的‘80后’未来进入老年后大部分都会是眼科患者。”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表示。

 

  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分析,2003年之前,中国老年人医疗消费呈下降趋势;2003年新农合设立后,农村医疗有了保障,中国医疗费用的终身消费曲线迅速与国际接轨,上升最快的是老年人的治疗费用。“随着医改推进,医保面扩大,65岁以上老年人医疗费用快速上升,将来农村老人的医疗需求会进一步释放,使得老龄人口医疗费用持续上升。”

 

  老龄人口消耗了更多的医疗资源已是现实,但现有医疗卫生资源仍远未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雷海潮在会上透露,2013年,我国康复医院仅376所,护理站68所,疗养院183所,护理院105所。康复医院各类工作人员总计仅2.8万人,医生护士总计仅1.4万人;全国所有护理院的医师和护士加起来不到3000名,只有1.5万张床位;民政系统中的养老机构医疗能力则十分薄弱。与14亿人口总量相比,我国的老年护理能力尚不成比例。况且,如此有限的资源还存在地区分布不合理、筹资制度缺乏安排等问题,在北京可能“一床难求”,在别的地方有床却找不到老年人。

 

  “有朋友告诉我,他的老母亲在不算高等级的社区医院治疗,但社区医院的能力对于八九十岁老年病的综合调理,很是力不从心。养老问题不是都能在社区解决,仍然需要二三级专科医院的立体化服务,医养结合的长期护理需求将越来越突出。”雷海潮表示,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与普通人相比更高、更多、更频繁、更经常、更紧迫、更难调适。

 

  “无论是谁,只要家里有老人,在北京曾经尝试找一个说得过去的养老机构,他就会发现很多低效率的东西。养老要保证质量和安全,不是托老所那样,把老人扔那儿就算了。老年人所需求的生活质量,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表示。

 

  雷海潮表示,虽然《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80%的医疗机构要为老年人开通绿色通道,但这远远不够。因为,如果医院没有针对老年人疾病的服务资源和能力,即使有绿色通道也得不到服务。“现在找三级医院看病不难,但最困难的是找不到能得到长期护理的养老病床,在北京这是稀缺资源。”

 

  “老年人长期护理的需求如何解决,现在到了该着力考虑的历史时机了。”雷海潮表示,养老机构要提供全面医疗卫生服务,政府管理体系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大家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