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多地试水 养老医疗站上风口

  2016医养结合国际高峰论坛:【倒记时1天】2016医养结合国际高峰论坛将于7月9日在贵阳举行!

  习总书记强调建立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医养结合成为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发展的核心内容!电话/微信,参会:13001134288 会务:13811691944


  编者按 在人口深度老龄化的情境下,“中国式养老”面临诸多困局:4000万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的医疗需求,家庭养老功能不足、机构养老服务供给紧张,养老金面临缺口及保值升值难题……如何破解困境,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已是当今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去年11月13日,国务院给出了“医养结合”的时间表:到2020年所有养老机构都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逾半年,今天本报刊出一组调查数据,就各地医养融合发展情况进行解析。

安徽探索三种路径 综合服务满意度达八成

■ 何 凝\文

  近期,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对省内22家医养结合机构和入住老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地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获得多数老人认可,但运营中还存在一些困难,服务资源供给不足。

  目前多地政府加大了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资金扶持,医养结合机构快速发展,推进速度加快,医养结合机构运营模式呈现出三种路径。

  整体照料模式下,一是养老院办医院,即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如合肥光明老年护理院、阜阳市老年公寓、黄山市康乐老年公寓、滁州市老年公寓等在院内每个楼层设立护士站、治疗室、医生值班室、中心供氧、中心呼叫等卫生设施,为入住老人提供24小时医疗、护理、康复和健康检查服务。二是医院办养老院,即在有条件的医院增设老年科室和养老病房。如合肥滨湖医院建设了医养护一体化病房,为老年患者提供医疗、养老、护理综合服务。

  联合运行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到养老机构开展驻点服务,在方便老人就医的同时,实现互利共赢。如合肥振亚老年公寓与滨湖医院2015年成立医联体,建立合作关系,滨湖医院在振亚老年公寓每周进行一次主治医生查房,不定期针对需求进行公寓特色护理授课和指导,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学习机会;同时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发现老人有就医需求,立即开通医联体绿色通道,使老人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阜阳市太和县医养院与太和县中医院联合,医护人员每天查房,定期为老人体检,老人稍有不适随时可联系到医生。

  支撑辐射模式,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如合肥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开设“老年号”、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设立家庭责任医生等多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还进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人服务。黄山市徽州区中山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社区设立的老人托管机构,与黄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共建,每年多次邀请该院医生开展健康讲座、义诊和免费体检;社区对所辖小区老人全盘摸底,对13名行动不便老人备案,定期上门问诊、送药。

  调查显示,80%入住老年人对居住条件和护理水平等综合服务满意,20%认为一般;70%对医疗设备等硬件设施和机构管理制度满意,30%认为一般;对收费、报销等情况表示满意和一般的各占60%。95%受访者对医养结合机构每月费用承受范围在3000元以下。调查的老人中,健康状况较差或失能半失能的月收入大多不足3000元,其中有的在2000元以下,经济负担较重。除床位和收费问题外,入住老人还希望能增加专业护理人员,纳入医疗保险和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认同率均达41.7%。另有73.8%的老人希望医养机构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等硬件设施和提升医护水平。

湖北分类有序推动 医疗服务下沉到社区

■ 王和平 /文

  湖北省通过政策整合、资源融合,分类有序推动养医联合。据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近期调查显示,湖北医养结合总体发展平稳,医疗服务下沉到社区和养老机构,但要真正实现“医”“养”统一融合,还需打通政策和资源壁垒。

  湖北省采取在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服务点、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内增设养老护理床位和积极鼓励扶持护理院建设等三种办法,引导养老床位从起居照料型向康复护理型转变。武汉市有32家养老机构内设有医疗服务机构,同时多家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明确了建设意向,全市护理型的床位占养老总床位数的10%以上。武汉市通过养老机构内设医疗设施的支持、医疗服务机构的外接、信息服务平台的打造,推动养医结合由机构向社区、居家广泛开展。强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设施的功能,开展养医服务,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养老机构内医院的床位使用率达90%,疾病治愈率达90%,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87%。全市80%以上的养老机构均与医院签订了定点合作协议,推行建立定期医疗坐诊、专家巡诊等长效机制,保证入住老人在需要医疗服务时,及时转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医”“养”分属不同专业领域,相应的公共资源也由卫生、民政等不同部门分配,而且“医”“养”又受到社保、财政等因素制约,各部门对医养结合相关政策的认识、调整和落实难以做到协调一致和横向整合。要真正实现“医”“养”统一融合,需要打通政策和资源壁垒。

  调查中发现,许多养老院到当地大小医院进行医养结合的接洽,但效果都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医院办的社区医疗点办证难而且数量有限,社区医疗点实行经费效益承包制,单一在养老院设点存在效益问题,部分养老院存在不能提供配套的医疗设施。据荆州君安医养老年公寓反映,该项目从2008年开始建设,历经8年才竣工,其间跑规划、民政、消防等部门几十次,由于规划部门领导更换,验收久拖不决,迟迟不能开展正常经营,企业感到万般无赖,十分无助。

  养老机构在向医养机构转型中面临资源稀少,缺乏硬件设施。目前荆州市各类养老机构已达163家。养老总床位2.1万张,其中,公办机构12家,床位3344张;民办机构30家,床位3225张;农村福利院123家,床位11387张;居家养老服务照料床位2821张。养老机构绝大部分为民办,没有力量自建内设医疗机构,入住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完全意义上的医养结合养老院基本没有。

  据调查,受到个人习惯和现实条件影响,目前90%的老年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他们最关注的是日常护理、慢性病防治、健康咨询及中医保健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还需要在生活照料基础上进行医疗诊断、康复护理等服务。但是目前各地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尚不均衡,且存在药品单一、设施简单、医务人员缺乏的问题,要想实现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还有很大难度。据设施相对较好的荆州市老年病医院反映,老年人护理人员价高难找。据调查,目前荆州中心城区16家养老院147名从业人员的养老院护理人员,具有初级职业资质的仅9人,年龄在50岁以上的护理人数为107人。

浙江制度障碍待破 放宽进入门槛 促进资源整合

■ 越辛/文

  浙江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老年群体的医疗、护理和养老需求日益增长,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成为提升老年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为了解浙江医养结合发展情况,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对省内11市69家医养结合机构和291名入住老人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表明,浙江大力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有效形式,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了医养护一体的全面服务,取得初步成效,但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浙江省医养结合发展比较早,政府积极推进,2014年省民政厅等五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支持医养融合发展。2015年省民政厅开展医养结合示范点建设,确定26家养老机构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点,医养结合得到快速发展,杭州市已有医养结合机构75家。

  据调查,医养结合的实质是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融合,涉及的管理部门多,市场参与主体多,行业特殊性强,还处在探索之中,存在不少发展中的问题。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更好满足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观念、政策束缚,以问题为导向,简政放权、监管结合,为医养结合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盼降低审批门槛。简化审批范围和程序,适当放宽审批标准,下放审批权限。现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对于专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养机构来说,审批设立的门槛和要求比较高,希望针对医养结合的实际情况,在科室设置、医务人员配备、床位数量、设备标准、服务对象等方面适当降低医疗机构审批条件。特别是放宽病床数审批要求,对于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的审批,应简化流程、缩短时间、审批权下放到市县级。公开行政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

  二盼政策扶持。希望享受与公立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同等待遇。政府的卫计、民政、人社等职能部门是行业管理,不应区分公立还是民营,在政策和管理上应一视同仁,特别是在政府补贴项目、补贴标准、医保使用范围、医保额度、税费、人才引进、医务人员的职称评定、医疗仪器设备的购置等各方面,应实施同行业标准,创造公平市场环境。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细则,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形成改革合力,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出台具体的扶持细则,为医养结合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推进医师多点执行,支持医师在同类型、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流动,取消退休医师的执业限制。

  三盼公共医疗资源进入医养结合领域。综合性公立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资源丰富,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不仅在于生病可就医,更重视诊断准确、治疗得当。公立医院的专家医生到医养结合机构坐诊,可为老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促进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健康医疗信息库,共享老人的社区医生签约、体检、病史、检查数据、治疗记录等医疗档案信息。

  四盼医保使用更方便。从调查结果看,26.1%的医养结合机构无法使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3.2%无法使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3.5%无法使用农村合作医疗。希望加快医保审批速度,涉及行政许可的医疗、养老、医保等各项审批同时进行,为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一个窗口、一站式服务。同时,扩大医保区域通用范围,使异地养老人员方便就医治疗。

山东医养结合机构发展快 多数得到政策支持

■ 鲁宗/文

  近日,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就医养结合机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山东医养结合机构发展较快,提供服务较为全面,入住老人满意度较高。

  医养结合机构在山东各地受到重视,多数能够得到政策支持。在调研的46家机构中,有31家得到了有关政策支持,占67.4%。淄博调研的5家机构中,有4家获得过运营补贴,有3家获得过建设补贴,1家没有获得补贴的原因是消防、规模等条件不达标。被调查的医养结合机构中,2010年以后成立的有34家,占73.9%。从这些机构的服务情况来看,提供生活照料的占95.7%,提供预防保健和文化娱乐的占89.1%,提供医疗卫生和康复护理的占84.8%。医疗机构建设护理或疗养院的占32.6%;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的各占28.3%;医疗机构受托管理养老机构占10.9%。

  山东省医养机构医护力量比较充足。全职医务人员占到44.4%;兼职医务人员占5.6%;护理人员占50%。共有床位17772个,平均每家386个;今年4月末入住的老人共7047人,平均每家153人。床位空置率为60.4%,其中入住率在80%以上的占10.9%,入住率50%以上的占47.8%。医护人员与床位数之比为1∶7.1,与入住老人之比为1∶2.8。与普通养老院相比,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因其高层次、专业的医疗服务而收费较高,大部分老年人难以负担,使得医养结合机构入住老年人较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同时也对机构运营造成一定压力。从被调研的46家医养结合机构来看,入住率仅达到39.6%。青岛市一般企业退休老人的工资在3000元左右,而入住医养结合机构的基本费用在4000元以上,缺口较大,而没有收入的农村老人更是望而却步。菏泽市鄄城南城养老康复中心成立后亏损经营,要达到收支平衡,入住老人需达到100人以上,但由于受本地经济收入较低、传统居家养老思想等因素影响,仅收住鄄城及周边地区老年人68人。

  调查显示,入住老人满意度较高,每月费用与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相当。从调研情况看,入住老人对医养结合机构满意度较高,其中,94.9%感到满意,只有5.1%感到不满意。从费用来看,每位入住老人平均每月的费用为2353元,与2015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2454元相当。其中,3000元以上的占17.4%,2000元以上的占63%,1500元以下的占21.7%。从烟台41位老人缴费来源看,82.9%用自己的退休金及积蓄支付,17.1%由子女帮助支付。

  值得关注的是,因医疗报销制度不健全,能否进行医疗保险报销,是老人选择养老机构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医养结合机构发展的关键。由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处于医院和普通养老机构中间地带,未被纳入医疗机构范畴,部分具备医疗条件的养老机构没有医保资质,无法享受医保报销政策。据调查,临沂市一名失能老人每月产生的床位、护理、饮食等费用平均要在4000元左右,需要特殊护理的,一天费用就要200元左右,而这些费用都无法享受医保报销政策,给老人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烟台市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每年夏季都要接待60多位来自南京、上海的退休老人,这些老人在烟台自费休养期间都要看病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只能回本地医保单位报销,造成诸多不便。

大家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