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替代率20年下降30%,退休后生活水平谁来保障?

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发布,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在即。

 

老龄化趋势之下,第一支柱养老金替代率不足、财政压力过大等问题逐步凸显,建设由个人养老储蓄投资形成的第三支柱迫在眉睫。第三支柱如何缓解养老资金压力?长寿时代,如何优雅老去?

 

在5月29日《中国经营报》触角学院、泰康人寿联合举办的“金融大讲堂”活动中,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如何在重度老龄化到来之前,让老龄群体先富起来,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提出,要缓解第一支柱养老金压力,第三支柱替代率要达到至少10%。

 

养老金替代率降至41.3%,缺口怎么补?

 

“中国2050年将步入人口老龄化‘高原区’。”姚余栋指出。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一数字在2035年将会超过20%。

 

与老龄人口快速增长相匹配的,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广覆盖率。截至2020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第一支柱)累计结余5.8万亿元,参保人数近10亿人,覆盖率达70%。

 

然而,姚余栋指出,近几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增速边际放缓,可持续性压力加剧;以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为核心的第二支柱覆盖面仅占城镇总就业人口的5.9%,渗透率仍有待提升。

 

要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养老金替代率是基本指标之一,指的是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姚余栋介绍,目前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已经从2000年的70%降至2020年的41.3%,而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55%是养老金替代率的警戒线,低于此水平的退休后生活质量将显著下降。

 

姚余栋指出,随着老龄化深化,第一支柱的收支平衡压力逐步增大,未来预计第一支柱替代率将下降到20%,第二支柱覆盖人群太少,后续亟须依靠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为核心的第三支柱进行补充。

 

惠及低收入群体,第三支柱能做什么?

 

第三支柱如何缓解养老资金缺口压力?姚余栋提出,第三支柱替代率要达到至少10%,甚至20%,与第一支柱比翼齐飞。

 

参考日、德、美等国的经验,姚余栋认为,第三支柱建设对低收入群体、灵活就业人群尤为重要。

 

姚余栋介绍,日本的iDeCo计划(个人缴费确定型养老金)、德国的“李斯特计划”、美国的IRAs(个人退休账户)都是第三支柱的成功代表。

 

以德国“李斯特计划”为例,该计划以财政补助的方式补贴参与计划者,并通过直接税前补贴惠及中低收入者。具体来说,如果个人将税前工资的4%存入李斯特储蓄账户,就可以得到政府每年154欧元的基础补助,这部分收入可抵减个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经过20年的改革,李斯特计划已经覆盖德国三分之一的就业人口。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德国65岁以上人群收入来源构成中,来自第三支柱的占比为31%。

 

“第三支柱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当于一个低门槛的家庭信托计划。”姚余栋强调,第三支柱要囊括广大的中低收入者,成为覆盖10亿人的专属养老金。参考日、德等国经验,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提高居民参加意愿。

 

第三支柱呼之欲出,养老金融何处去?

 

据经合组织统计,2021年,经合组织国家养老储蓄计划规模达54.1万亿美元,美国养老资产规模达35.5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69倍,英国养老资产规模相当于GDP的1.27倍,丹麦的养老资产是GDP的2.3倍。

 

相比之下,中国养老资产规模还比较小,养老金体系仅占GDP规模的10.6%。姚余栋预测,到2030年,我国个人养老金有望实现约1万亿元的增量市场。引导个人储蓄等低收益金融资产向相对长久期、高收益的养老资产转移,不仅有助于缓解养老资金缺口压力,也将助力直接融资发展,稳定宏观杠杆。

 

沈明高指出,养老资产时间跨度长,强调收益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对养老资产的这些需求也影响着整个资本市场的资产供给,养老产业的发展会重塑资本市场。

 

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沈明高认为,这是养老产业新的突破口,给金融机构提出新的要求。

 

他指出,要建立市场化的养老金管理制度,发展低波动率的产品,做大核心资产的规模。金融机构能够提供长期的金融产品与投资组合服务,为养老提供优质的核心资产。

 

在沈明高看来,人民币资产成为优质资产有两大条件:一是能够充分利用中国的规模优势,二是具有创新的能力。此外,消费的崛起尤为重要,当消费成为驱动力、制造业实现升级,人民币资产回报的独立性就会增强,人民币资产的配置价值就会提高。具体而言,他看好四个行业的发展:大金融、大能源、大消费以及部分地区的房地产。

 

沈明高强调,人民币资产能否成为优质资产,对养老第三支柱未来投资回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都是关键。

 

那么,个人投资者应如何配置养老资产?

 

姚余栋肯定了泰康人寿在构建养老社区方面的相关经验。泰康养老社区在全国26个重点城市落地,“保单+养老社区服务”的模式提前从生命周期、健康周期、财富周期三方面进行布局。

 

沈明高建议,养老资产要平衡股票、债券、保险、现金、大宗商品等资产类别,要尽量包括回报相关性比较低的不同资产,比如美国的大盘股与黄金在回报上是负相关的,在配置上降低资产组合的风险,同时兼顾相对稳定的回报。

 

沈明高指出,新一轮金融长周期的底部已经出现,全球利率处在振荡上行的周期中,当全球增长效率下降时,投资者要格外关注增长效率背后的优质资产。

 

来源:《中国经营报》,文/陈玉琪

大家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