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潜规则:能做床位绝不做上门服务?

养老那些事儿 6月5日

然而,最新调查却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养老机构仍然处于亏损的状态,实现盈余的养老机构只占4%。本该爆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商日子却相当惨淡,甚至有养老行业从业者表示,"即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能做机构不做居家和社区,能做床位绝不做上门服务已经是行业里的潜规则。"

利好政策加持 社区和居家养老是未来养老产业中心

2011年国办《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即指出,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在城乡社区养老层面要重点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增强养老服务功能,使日间照料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的农村社区。

企业经营惨淡社区养老服务盈利困局难破解

"我2011年底创办了福寿康,五年左右公司才开始盈利,虽然这期间有扩大规模、拓展业务的战略性亏损,但与同时期能够快速实现盈利的其它行业相比,这几年日子还是非常难熬的,"福寿康创始人、董事长张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创办的这一企业主打护理站+社区托养机构的新模式,为社区老、弱、病、残人士提供"互联网+医养康护的全程服务。

从商业模式来看,目前国内提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B2B" 模式,其付费者主要是政府,由政府出资委托或资助专业养老机构在社区承办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并在建成后管理和运作,为辖区内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另一种则为"B2C"模式,其业务直接面向老人群体提供服务,付费方主要是个人或者商业保险。

在上海银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陈建龙看来,社区养老行业盈利难主要是由收入低造成的,无论是做餐饮还是日托都有很强的天花板,客单量有限、客单价低,总收入就低,但成本却控制不下来,必要的费用省不掉,这样很容易造成亏损。"要命的是这样的亏损很难换来后面的盈利。社区养老服务转化为其他收入的难度是比较大的,无论是转为产品销售,还是老年旅游等其他服务,实际可行性并不强"。

支付能力缺乏、政策执行偏差致雪上加霜

在河南厚朴养老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万仁涛看来,部分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偏差也制约了社区养老服务企业的发展壮大。"居家和社区养老在政策制度建设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践探索方面则一直相对滞后,我们工作中接触到的不少省份,对于社区、居家养老的重视程度有的仅停留在文件层面上,在对相关养老政策的认识和执行过程中还是更偏向机构养老,因为机构更容易做大,效果也更显著"。

"实际工作中我们看到有些采购清单的编制并非老人刚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社区内健康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与活动项目支持是很多政府采购项目的主要方向,对具有刚性服务需求的失能老年人的康复护理、空巢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等则少有介入。此外,政府在采购过程中还存在一刀切的情况,忽视了不同老人的个性化诉求,造成了服务需求方不完全是纯粹的市场需求的局面,这也使得很多企业不能真正围绕市场需求去修正产品方向、升级相关服务"。万仁涛认为,如何将投入方式由补供方向补需方转变将是社区养老服务行业未来政策调整需要着重考虑的方向。

"目前社区养老的实践探索尚处于起步的阶段,对社区养老到底要解决哪一部分老年人的什么需求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混乱,要形成可持续、可推广的模式首先要进一步社区养老服务的定位",陈建龙认为,"现阶段虽然问题多,但也是机会所在,如果要做类似就餐类的基础服务,就老老实实把服务做好,挣一些稳定但很低的利润。如果要创新服务,就需要重新设计产品,设计服务的内容,把创新点体现出来,得到客户的认同"。

此外,陈建龙建议也要注重一些成功的经验,用其他能力来带动社区养老服务,例如成熟的养老机构来带动社区养老服务,运营成本容易控制得较好,或是连锁型的居家照护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紧密衔接,类似福寿康这样的模式,运营了不少的日间照料中心和长者照护之家,由于有护理站的支持,公司有大量的护士和健康照护员,有康复专业的人员支持,所以会好很多,即使有一些亏损也能在大体系中寻求暂时的平衡。

当然,如果是其他领域跨界进来的,那就用好其他领域成熟的经验,比如成熟的产品大数据分析、互联网的优势等,将其与社区养老的需求结合起来,反过来用社区的客流、社区的资源来支持技术型的方案,未来社区养老服务一定会成为一个新的端口,是未来消费升级的一个主战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姚亚楠

大家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