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帮高龄,为居家养老模式打开了一扇窗

养老那些事儿 5月16日

据报道,北京丰台区某街道的37个社区,搭建了“低龄老人志愿者帮扶高龄老人”平台,通过上门服务、微信服务、电话帮助等多种方式,提升了高龄老人生活质量,创新了新居家养老模式。

 

在空巢化日益严重的当下,我们究竟如何化解孤独,以及被空间封闭的心灵和安全隐患?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庞大的空巢老人群体缺乏照料,因此衍生的悲剧不断上演。2016年,湖南耒阳市怡景园小区内,一老一少祖孙俩被发现死在家中。耒阳官方通报显示,57岁的死者罗某英疑为自身突发疾病死亡,其1岁10个月的外孙女悠悠(化名)疑为饥饿冻死身亡。

 

纾解空巢之痛,成了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原因有两个:主观原因是,在传统的观念之中,养老往往侧重于生计问题,却忽略他们的精神需求,重物质轻精神的养老标准下,老年人的精神赡养被集体淡化;客观原因是,受生育政策和生存需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外出务工引发人员流动加速,传统的“父母在,不远行”的陪伴式养老已逐渐改变,子女与父母分离已成常态。而且,当前社会化养老还无法实现兜底并大面积普及,居家养老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主流,而家庭自洽无以解决空巢问题,以民间互助的社会自为就需要发挥替代作用。

 

国家卫健委发布《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6年的76.5岁提高到76.7岁。而同年的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称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从数据上看,我国已进入了深度的老龄化社会,尤其是6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比极高,在社会公共资源难以企及和全面覆盖的状况下,以组织志愿者的方式,动员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实现群体内的彼此关怀与照顾,不失为一条有效路径。

 

低龄帮高龄具有多重好处。一是解决了社会公共资源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专业化的志愿队伍,包括社区公益力量配比达不到要求,而让低龄老人群体作为志愿队伍,参与到高龄老人的活动中来,无疑可以起到极大的缓解作用。二是让低龄老人更好的实现老有所乐。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既可以很好的打发业余时间,又可以在积极做公益的同时找到自我价值。三是能极大提高关心和帮助的效率,获得更为积极的回馈。年龄差距越大代沟越大,而年龄相仿的群体则更有共同的语言,更懂得被帮助的对象的需求和需要。相对于年轻志愿者来说,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更易于让受助对象接受。

 

低龄帮高龄的做法,其实也并不新鲜,之前很多地方有所尝试。但要让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尚需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断优化组织形式。总之,解决养老问题需要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和志愿服务多位一体,激发低龄帮高龄的民间自为,既寻求了破解问题之法,又开启了社会温情之门,值得推广。(唐伟)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大家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