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世界 寻找中国养老“最佳模式”

养老那些事儿 4月4日

  3月31日,为期三天的“2019中国国际养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举办,来自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多国养老专家与中国养老产业企业、专家进行交流探讨。

 

 

  在4月1日下午的5+2(即5位国际养老专家+2位国内养老专家)模式的“中国养老产业与世界对话”环节,7位养老专家分别就“美国CCRC养老社区的理念和商业模式”、“中国式智慧养老与国外养老信息化”以及“国外养老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等话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在总结与对比国际先进养老模式和经验中,国内养老专家代表乌丹星表示,要理性看待中西方存在的不同差异,择优而行。首先,在做事理念上,国外大多是先想明白再做事,而我们国人更多是先做了再想,因此不可避免要付出沉重的“试错”代价。

  其次是对速度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国内人习惯于从商业属性做养老,这样势必过于追求速度和追求经济效益,但西方则不把养老产业置于商业目的,因此有本质差异。

  最后,中外对养老标准化的理解和定义也存在差异。西方的养老标准更注重于软性的人文要素,而我们国内的标准更侧重于对硬性指标的强制要求,这里面也值得全行业去思考。

  “中、外方各国之间的合作,应秉持着相互尊重、包容,在彼此差异上要有更大的包容度,求同存异,抓大方向、抓主要目标而忽略那些细小的地方”。

  对于中国养老产业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乌丹星表示,2013-2018年属于中国养老产业的第一个五年阶段,研判2019年以后五年的发展趋势,应记住三件事:首先是稳中求进,不能用大跃进的方式来发展中国养老产业,这是不成立、也不靠谱的;其次应学西方那样注重人才培养,而不是高薪挖人;最后是要用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提高站位去看养老这件事,避免行业内部恶性竞争,各市场主体应在产业合作上借助互联网+,开展合作共赢。

  “养老产业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长跑,因此要做好养老产业不仅需要有情怀,更需要开阔的视野和格局,秉持这样的心态,再借鉴国际上各种先进经验,中国养老产业大有可为,前途一片光明”。乌丹星这样说。

  据悉,该论坛由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等联合主办,是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

来源:中国企业报

大家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