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资金保障:钱从哪里来?如何能持续?

养老那些事儿 3月28日

报名电话/微信:13811691944、13522006249

 

  本期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养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董克用
  清华大学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杨燕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    姜春力


养老资金保障:钱从哪里来?如何能持续?


  1、调结构、扩增量,健全养老金制度

  光明智库: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养老保险作出部署。近期,国家再次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我国养老金实现了自2005年以来的“十五连涨”。舆论普遍关注,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现状和方向是什么?

  董克用:我国实行多层次养老金制度,与国际上所讲的多支柱模式基本吻合。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为例,第一支柱是由政府兜底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是由企业与个人共同缴费的职业养老金制度,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政府提供税收优惠,个人自愿参加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养老金制度体系,但仍存在不足,例如基本养老保险比重偏高,养老金多渠道来源问题亟待解决,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同时需着力减轻企业负担等。

  健全养老金制度要调结构、扩增量、谋统筹。调结构,就是要加快推进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制度,解决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基本养老保险保基本,多层次养老金提高待遇水平的目标。在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在完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尽快在全国全面推开,让银行业、证券业参与到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建设中来。扩增量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划转国有资产充实养老金,解决养老金历史欠账问题;二是提高已经积累的养老金投资收益,将各地结余的养老金集中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实现养老金的保值与增值。谋统筹,是要以全国统筹为抓手,通过省级统筹实现全国统筹,避免地区基金收支不平衡和缴费基数不实等问题。

  姜春力:2012年以来,财政补助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额度上升较快,据2012—201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12年补助金额为2648亿元,2017年补助金额达到8004亿元。

  养老金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建议制定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时间表,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基金的省级统筹。目前,要着力完善全国参保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建设,为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推进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并尽快在全国实行,增加个人养老金的积累。为低龄健康老人提供适老岗位,对老年劳动者实行收入所得税抵免、社保缴费减免等激励措施。

  近日,人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2019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我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要统筹考虑上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职工收入等情况,兼顾养老保险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逐步建立科学适用的指标体系。

  杨燕绥:养老金要伴随物价的增长而增长,才能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降低。这就需要建立与通货膨胀率挂钩的调整机制,还需要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1997年,我国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04年启动企业年金,2018年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养老金改革与时俱进,但结构缺陷日益显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一柱为大;企业年金主要来自国有企业,覆盖率低;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等。为了完善养老金结构,应当加快完成中央统筹基础养老金的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这需要采取夯实费基、加大征缴力度等综合治理手段,鼓励民营企业举办年金计划,允许拥有住房的职工将住房公积金转入企业职业年金账户,可以适度降低住房公积金费率。只有健全三个支柱此消彼长的运营机制,才能提高国民养老金的充足性。

  2、长期照护要靠制度买单

  光明智库: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养老服务,尤其是医养结合服务产生的费用开支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有网友提问,实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需要打通哪些堵点,怎么保障制度落地?

  姜春力:长期护理保险是指通过发挥保险的风险共担、资金互济功能,对被保险人因长期护理服务而产生的费用进行分担补偿的一种制度。它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原则上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分担投保费用。在试点阶段,可通过优化职工医保统账结构、划转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余、调剂职工医保费率等多渠道筹集资金。

  目前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还处于建立初期,重点是为身体机能出现障碍的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保障。2016年6月,《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公布了15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城市名单。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构建中国特色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原则是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机构为主体,以法制化保障为关键,以规范化管理作支撑,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制度资金来源与可持续性问题。

  钱从哪里来?可从医疗保险资金中切分出一部分用于长期护理服务。重点是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照护服务市场,解决主要资金来源问题。

  制度如何持续?政府应通过健全的法治环境优化市场,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逐渐健全长期照护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受众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为标准,倒逼行业提升服务质量。

  杨燕绥:养老的消费需求可按照医疗、康复、护理和居家照料进行分类。前三种类别的服务内容、检测指标和时间费用指数不同,应区别对待,避免加大养老成本、降低服务质量。

  鉴于此,建立长期护理保险要抓好三点:首先要进行长期护理风险测评。打造分工科学、服务规范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和评价标准,基于专业实践积累的大数据进行精算,厘定费率和支付标准。其次要拓宽筹资渠道。建议将职工医保缴费的1%不再计入医保个人账户,用其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可以为父母支付护理费。鼓励职工和居民每月税前列支500~1000元购买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最后是由政府、社会和个人联合打造“个人养老金合格计划”。在此计划下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属于准公共品,免交相关税费,其价格、成本和利润需要纳入合作协议加以规范,实现多方共赢目标。

  3、医疗保险应重在保障政策红利落地

  光明智库:老年人对医疗需求度高,医疗保险成为养老的重要资金保障。有网友深感“老年慢病、大病报销比例低,费用支出压力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问题作出回应,请问下一步如何保障政策红利落地,普惠老人?

  杨燕绥:中国医疗保险费率是工资总额的8%,其中企业缴费6%,1.8%计入职工个人账户;职工缴费2%也计入个人账户。当前状况是,个人账户支付能力和社会医疗保险互济性不足。所以,需要改革医保个人账户政策,用企业缴费强化社会统筹基金的支付能力,通过智能监控抑制过度医疗,通过基金监督机制抑制欺诈行为,合理布局医疗保险基金,提高其使用效率。

  打造以国民健康为中心的医护服务体系,需要在卫生规划、财政预算拨款与医保基金支付等多方面统筹施策。

  例如,15分钟见首诊。增加基层全科医生服务占比,逐渐达到50%以上,加大门诊老年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用药的医疗保险统筹,满足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的需求,破解基层首诊难的问题。为此,建议职工将计入个人账户的缴费的1%用于门诊特病统筹或支付家庭医生服务。

  要让异地就医有保证。建立并畅通异地养老医疗保险关系转移通道,建议由原参保地医保基金、迁入地政府和异地养老家庭三方共同出资,在迁入地为老人建立新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完善长效运行机制。

  自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以来,依据医药大数据建立了多方参与的对话与谈判平台,改革定价机制(包括高价药)、目录修订机制和支付方式,实行结余留用和超支合理分担,是深化医改的良好开端,打开了中国社会治理的新局面。

  姜春力: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3.4亿人,就医诊疗达到84.2亿人次,年人均看病6.28人次。加强疾病预防,开展全民健康管理十分必要。医疗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坚持“疾病预防关口前移”和“健康服务重心下移”的原则,在理念上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促进全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为此,要构建基于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的全民分级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推动“互联网+医养照护”服务体系的发展。

  4、多渠道拓展养老储备方式

  光明智库:从养儿防老到社区养老,再到依靠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普惠养老,政府、社会和家庭都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很多功课。有网友想了解,是否还有其他增加养老储备的方式?

  董克用:增加养老储备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是家庭资产同金融相结合,实现现有财产的保值、增值。除了传统的储蓄、保险等业务外,还可以开发针对养老的理财业务、遗嘱信托等新业务,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供给内容。根据不同受众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性,创建多种养老服务金融产品,是拓展养老储蓄的重要方式。

  杨燕绥:通过存量改革,完善薪酬和福利制度,鼓励增加就业和延迟领取养老金,职工工资增长率要高于养老金增长率。建立首住房成本指数,房价与法定居住面积、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和购房年限挂钩,住房公积金、企业职业年金均可以用于购买首住房。

  个人退出劳动力市场时的家庭资产结构主要由养老金(40%)、房产(40%)和医疗护理保险(20%)构成。由此,应建立退休家庭资产结构指数,并纳入民生保障和社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大力发展养老金个人账户,包括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和其他养老金账户,让老年人获取投资收益。保护城镇老年职工的福利房权益和农村老年居民的宅基地权益,列入《老年权益保障法》,在地方政府拆迁和家庭资产转移时给老年人留出养老和护理费用。

  【网络关注】

  舆论呼吁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光明网舆情中心


  养老金问题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养老保险问题,也引发舆论对于养老金制度改革特别是结构改革的讨论。各界网民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见建议,如改革养老金管理模式、完善企业年金制度、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等。据光明网舆情中心统计,近一周以来,养老金话题相关新闻7836篇,微信公众号文章10906篇,微博10876条。

  舆论呼吁尽快实现养老金的全国统筹管理,解决地区间养老金保障能力差距较大的问题。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刘昌平认为,统筹层次过低一直是制约我国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弊病之一。管理体系不统一、制度实施办法各异,导致地区间公平性难以实现,不同统筹区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无法调剂使用,出现基金结余和赤字并存的局面。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管理,符合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有利于解决地区间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导致的养老金保障能力差距较大的问题。网民“草原飞鸟”称:“有些地方的养老金已经入不敷出了,有些地方的结余又很多,应该全国统一管理,这样才能实现平衡。”

  各界期盼完善企业年金制度,给企业及员工更多养老金储蓄的选择权。京东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赵莎莎认为,我国企业年金要做好持续改革与创新的长期准备,政府应尽快为规模以上企业的社保基金缴费减负,同时为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提升养老金缴费税优比例,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开设企业年金账户,给予抗风险能力较高的企业和员工更多养老金储蓄的选择权,建立养老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网民“旺仔分你一半”称:“现在只有个别央企有企业年金,很多民营企业没有,年金制度还需要继续推广完善。”

  有观点建议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推广养老商业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减轻政府养老金保障压力。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认为,养老金投资要解决资金空转问题以及实现养老金体系可持续发展,应通过养老保险金多元化资产配置获得更高的收益,以满足其保值增值的需求。养老保险金多元化资产配置,除了传统的购买国债、储蓄外,还可以尽可能地在资本市场中进行组合配置。网民“一颗胖奶糖”称:“养老不能只靠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商业养老保险也要配置起来,个人也要积极储存资产。”网民“谁偷了我的蓝朋友”称:“现在的养老保险太单一了,所有人都指望国家发养老金,按照目前的情况显然是不够的,一定要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

  数据说

  2018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9.4亿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

  2018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5万亿元,基金结余平均可满足17个月的支付,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数据来源:国新办2019年1月16日新闻发布会)

  2018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21090亿余元,总支出17607.65亿元。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结存23233.74亿元。

  其中,全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3259.28亿元,增长8.7%,基金支出10504.92亿元,增长11.5%;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6973.94亿元,增长27.1%,支出6284.51亿元,增长28.9%;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收入856.89亿元,支出818.22亿元。

  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6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5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97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82万人。

  (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3月发布的统计数据)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王斯敏、姚同伟 实习生 王美莹

来源:《光明日报》

大家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