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延养老险经营主体持续扩容市场潜力仍有待开发

养老那些事儿 1月30日

  为缓解当下劳动年龄人口负担,提高未来老龄人口生活保障,经过十数年研究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于去年正式进入公众视野。近日,银保监会时隔多月再次公开经营税延养老保险业务的第四批保险公司名单,自此,试点经营企业达20家。经记者对银保监会网站公开数据进行整理,2018年,已获批税延养老保险产品多达62只,涉及企业共19家,除2019年最新获批的光大永明人寿外,其余获批试点企业均已通过产品设计审核,有资格面向消费者销售税延养老险产品。

  近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被持续关注,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16至59岁人口为89729万人,占比64.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比17.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比11.9%。相较2017年末,2018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70万人,同比下降0.6%;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859万人,同比增长0.6%;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827万人,同比上升0.5%,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国家出台人口红利政策放开二胎限制,通过增加潜在劳动力,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连续7年出现双降,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李希如日前表示,受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的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量下降,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总量也首次出现下降,预计今后几年还将继续下降。同时,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给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挑战。

  此时,作为养老体系第三支柱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应在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银保监会于2018年接连下发关于税延养老险的多项通知、指引,引导险企在设计层、管理层、资金运用层更好地为我国养老产业服务。在产品设计层面,一方面强调产品安全性,因涉及民生利益,事关重大,在风险管理方面要求更为严格,险企在投资运作时需更加审慎稳健、建立科学有效的全面防风险管理机制;另一方面,由于养老保险涉及时间周期较长、跨度较大,对于险企长期投资能力以及长期风险把控能力要求更高。要实现资金的长期保值增值,各险企须在大类资产配置、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多元化投资等方面具备更强的投资能力。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12月第一批试点险企税延产品结算利率普遍在3.5%至5.2%之间,绝大部分结算利率超过4.5%,经营业绩稳定,收益较好。同时,为提高该产品竞争力,在投保该产品后,参保人开始领取养老年金(60岁)前,因某些原因导致参保人全残或身故的,保险公司除给付其个人账户内积累的养老金外,还将额外赠送相当于账户价值5%的全残或身故保险金,这是区别于市场上其他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利好参保人的重要政策之一。另外,参保人在购买该产品后,领取养老年金前,可在同一保险公司的不同类型产品间转换,还可转到其他保险公司的税延养老保险产品。这一设计充分考虑消费者对所投保险产品的衡量因素,降低可能发生的消费者退保、违约等所产生的亏损情况。

  新年伊始,修改过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外界曾对于税延养老险的节税空间以及税收红利产生一定揣测。业内人士分析称,个税改革确实可能会对税延养老保险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此次税改将起征点提至5000元,且增加一些抵扣项目,但对于各类收入人群来说,投保税延养老险产品仍会产生节税空间,特别是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税延养老险为他们带来的福利更多。该业内人士表示,高收入人群普遍来说保险需求较高,对于养老等问题更会提前规划,税延养老产品的出台无疑为未来养老增添一份保障,因此高收入人群购买可能性更高。

  从2018年6月7日首单税延养老险落地上海试点起,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已经开始进入新篇章,税延养老险除了为投保者节税、提供一定风险保障外,更提升了群众对于养老保障的意识。对此,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表示,养老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对生命的追求。一年试点期间即将期满,今后若将税延养老险铺开发展,相信会对我国养老第三支柱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公众养老意识的觉醒也将进一步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作者:见习记者王笑

大家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