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式养老是很好的城市发展机遇

养老那些事儿 1月29日

  老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不以旅游为目的在海南居住超过半个月的生活方式,被称为候鸟式养老。仅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在海南的候鸟人数为164.77万人,约为海南户籍人口总数的17%。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省份,随着每年冬季大量候鸟老人的集中涌入,给海南带来经济社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交通、餐饮、保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给当地城市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海南冬季温暖潮湿的气候特征与北方相差甚大,对于那些畏惧寒冷、罹患慢性病的老年人而言,在南方特别是海南过冬、养老,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候鸟式养老季节性明显,集中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一来一往,构成了人流的潮汐现象。而受到流动性影响,人群消费行为和生活习惯,以及对各种商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表现出很大的波动,传导至当地社会经济和城市管理方面,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波效应。

  对于海南来讲,候鸟人群每年最多只来住半年的时间,如果商品和公共服务的供应量都按照满足波峰需求的话,就会因淡旺季的巨大落差,而造成淡季供应过剩、相关资源被闲置和浪费等现象。普通商品可以通过市场化竞争来调节供需,可公共服务就相对麻烦:一旦建设完成,就会形成刚性供给,调节难度较大。

  可换一种方式来思考,候鸟式养老带来的各种挑战,实际上是由于地方对候鸟人群的养老需求缺乏前瞻性规划。正如之前海南房地产开发将“来海南过冬、度假”作为销售口号,却未充分推演、精确估算大量人群涌入的衍生后果一样,没有制定合理的配套建设,就要在出现问题后被动“补漏”。

  候鸟式养老给当地政府带来的烦恼,恰是证明候鸟式养老背后的刚性养老需求,也证明这是很好的城市发展机会。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需求,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是一个庞大的养老市场。海南地方政府要转变思维方式,正视市场和公共服务的影响,拿出妥善、合理的解决方案,鼓励企业加入养老市场,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为候鸟人群提供优质、价格适宜的服务,逐步改变潮汐变化,让老人更长时间的留在当地,以打造海南“养老”的金字品牌,提升市场吸引力。

来源:光明网,作者:江德斌

大家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