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养老的终极模式,加拿大老年共住社区

养老那些事儿 2018-08-06

养老那些事儿:看到加拿大的这个老年共住社区,想起了杭州的“抱团”养老,这个甚至引起了央视的关注,还专门拍了新闻和记录片,而加拿大集资建养老村,则更是“抱团”养老的升级版,毕竟现有的房子是普通住宅,并不适老,而集资建的养老村则不一样,设施和配套可以和养老社区媲美,而且因为是大家集资,相当于大家一个共同的家,建设的成本也相对较少,经过大家的努力,这种模式,在加拿大已经有了两个案例,在其他国家也有相类似的案例。但在中国国内,可能会比较困难,很多年以前,一直被关注的集资建房,一直没有成功,集资建养老村的难度,应该不会比集资建房小。不过呢,或许,这种新的模式,也会给我们一些启发,一些理念和做法,或许可以应用到养老项目的建设中。

 

加拿大华人要集资建养老村:以这样的方式来养老是否可行?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同居养老、抱团养老的讨论一直在继续,在一个华人养老微信群里有人在讨论集资建养老村,大家共同投资建一个华人养老社区,对此有人赞同,也有人持怀疑态度。

实际上在加拿大已经有这样的先例了,在BC省的Sooke,一群决心既不去养老院也不拖累儿女的老年人已经成功地建设了一个名叫“港湾畔”(Harbourside)的老年共住社区。
 

“港湾畔”(Harbourside)

大约是在2010年秋季,几个对合作养老感兴趣的人牵头发起行动,第一次会议就吸引了30人,之后在2011年5月又举行了一次超过50人参加的会议,大家形成共识。之后选择了一家合作建房咨询公司提供可行性报告,同时与当地一家海洋度假村的老板谈判购买房产的意向。并在2012年秋季正式成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
 

“港湾畔”(Harbourside)

到2013年1月,初步可行性研究证明是合作养老是可行的。8家创始股权成员家庭每家出资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由此开始了“港湾畔”的建设过程,整个建设过程得到了政府和社区的大力支持。

在“港湾畔”,除了每家有自己的住所以外,还有无敌的海景。大家还共同拥有一栋上下两层、四千平方英尺的“社区房”。有图书室、厨房、两个餐厅和两间客房,楼下是活动中心和给将来的重病或临终的人及陪护者准备的套房。

 

“港湾畔”是一个四十多人的“部落”,成员中有校车司机,护士,登山向导,甚至还有一个人类学家。就是这些几年前还互不相识的人,组建了一个新的社区。

社区的第一批成员有44户,所有社区成员都有自己的房子,私人住宅有大有小,平均房价为37万4千加元。他们的口号是:在互相扶持中焕发生机。社区成员从一开始就参与设计和决策。当然,每户必须先交2万加元的首付,然后才有发言权:公共区域的用途,私人住宅的价位和设计,住户是否可以养宠物,等等。2016年社区居民开始陆续搬入,数据显示,社区建设的房屋比市场价便宜20%左右。

 

据介绍最早提出以共住社区的方式来迎接晚年的是丹麦人。这种方式在过去几年中传到加拿大。而“港湾畔”(Harbourside)是加拿大最早建立的老年社区。

社区规划顾问马修说,社区的建设是从大家一起承担投资风险,一起出钱出力开始的。她把这种方式称为“一起跳过悬崖”。如果去住养老院,一切都是现成的,你不能选择同伴和生活方式,却也不需要费心费力。但是“港湾畔”社区更像是与人合伙投资创业。

 

老年社区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互相照顾。这种互相照顾应该做到哪一步,私人生活和集体生活之间的界限在哪里,这是社区成员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目前他们都能生活自理。但是如果大家真的一起终老的话,总有一天会有人需要搀扶,需要人开车。成员之一莫尔开玩笑说,我已经学会给孙女换尿布了,以后也不介意给邻居换。

 

据悉,加拿大全国像这样由老年人、为老年人建造的社区目前不超过两个。马修说,这还仅仅是一个社会实验。

 

同样是在Sooke这个地方,第一个老年共住社区成功之后,第二个老年共住社区已经开始动工了,那就是西风港湾(West Wind Harbor Cohousing),这是一个海景公寓项目,于2016年启动,目前已经接近尾声,32户人家即将入住这个老年共住社区。

来源:加国无忧

 

2018中国国际生态康养与老年旅游博览会将于10月在北京举行!

 

2018中国国际康养展

欢迎参展、参加论坛:

中健联盟秘书处联系方式:
电话/微信:13001134288

电话/微信:13811691944
电话/微信:13718631780

 

民政部养老专家委员乌丹星教授作序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丛书》(红旗出版社出版)
1、《养老机构开办筹备流程及手续指南》
2、《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市场环境及投资机遇研究报告》
3、《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7)

 

欢迎扫码购买

欢迎在线购买

大家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