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乌丹星,养老路上的一颗“星”

2016-11-23 养老那些事儿

  人物小传: 

  乌丹星,女,1957年10月出生,吉林长春人,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1991年赴澳大利亚留学,获得摩纳西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多年从事健康管理及老年产业研究并坚持社会实践,曾获“2012中国健康产业个人突出贡献奖”。

  乌丹星院长的办公室门前总是人头攒动,虽然才早上9点,乌院长已经和来访的客人聊了一个多小时了。“只要聊起养老,乌院长似乎有着不竭的热情。”她的助手说道。

  为了中国老人,也为自己的父母

  作为养老产业中的大咖级专家,现就职于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并担任执行院长的乌丹星属于“半路出家”。1983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后,乌丹星获得留校机会并继续读研深造,并于1991年前往澳大利亚读博,获得白求恩医科大学生理学博士和澳大利亚摩纳西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1年,在外漂泊了10年的乌丹星决定回国,理由很简单——陪父母。“我是长春人,父母在这里生活得很习惯,年纪大了,去澳洲不现实,还是我回来吧。”

  总有人问我,中国的养老问题

  回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乌丹星接触到了健康管理,并主要负责社区养老的方向。她发现,这既是个机会,也是一片荒漠,中国的老人越来越多,养老工作却星星点点,为了中国的老人,也为了自己的父母,乌丹星在这个领域找到了奋斗的激情和动力。 

  从社区收集数据,到建立中国第一个健康产业学院,再到去国外考察先进的养老经验,虽是半路出家,乌丹星却获得了丰富的养老产业一手资料。在业界,乌丹星可谓是标准的复合型人才:懂医疗,因为医养结合是养老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懂法律,这能帮助她洞悉政策与法规背后的意义;了解社区,这是中国养老的核心区域。所有这些都让乌丹星独一无二,也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每每有大型的养老项目时,相关负责人都会第一时间找到她,让她帮忙出谋划策。 

  “总有人问我,咱们国家的养老问题怎么解决,很多人也想寻找到一个全国适用的养老方法。但我调研得越多,越觉得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乌丹星说的不知道,其实并不是不懂,只是在她看来,中国养老太复杂,一个省就等同于别的一个国家,想要协调30多个“国家”的养老问题,只能个个“击破”。

  中国养老最缺两样东西

  在乌丹星看来,中国的养老,固然需要学习美国的科技、日本的机器人技术、欧洲的养老制度,但最关键的两样“养老理念和养老人才”是现在最缺乏的。乌丹星认为,社区养老配合家政服务,并结合康复护理等多产业闭环的建立,是目前比较切实可行的养老发展模式。“养老地产”的降温证明,养老从房地产逐渐向社区转变,这说明,养老地产的尝试在中国并不成功。其实每条路都是一种尝试,走在这些路上的都是先驱。 

  “我们现在做的都是在为后人铺路,也许某天,我就从先驱变成了先烈。”乌丹星笑称,“做了这么多年养老,最大的心得就是平和,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家人的教育,用平和的心态看待生老病死,反而生活得更好。”今年年初,乌丹星送走了90岁高龄的父亲,“爸爸走得安详,我们也没太多遗憾。人总会走的,平时的陪伴和关怀,才更值得珍惜。”▲

《 生命时报 》( 2016年11月22日  第 22 版)

大家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