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探讨:养老模式发展,路在何方?

2016-12-17 养老那些事儿

 

 

养老模式发展,路在何方?
专家探讨:提质、增效、制度公平是关键 


  近年来,浙江省对健康养老、文化养老、智慧养老、社区养老、产业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未来,各种养老模式究竟如何落地,浙江省养老模式的发展路在何方?

  近日,在省老年学学会、省民政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浙江省养老模式的实践与发展”研讨会上,来自全省高等院校、民政局、老龄办、老年学学会及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相关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160余人参加,9位论文获奖者和与会专家从本地实际出发,开展了一场养老模式探索的大讨论。

  探索:居家养老为基础,多元模式可开发

  “十三五”时期是浙江省养老服务业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目前已达到每千名老人有机构床位数38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社区全覆盖已近2.3万家。

  然而,“养老机构存在设施分类不够,专业性不强,从居家到机构衔接不紧密,服务项目单调等问题,造成了许多养老服务的无效供给。”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老年服务处处长黄元龙指出,应从切实增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切入。他认为,摸清需求是有效供给的前提,评估是有效手段,政府应主要为低收入家庭的失能、失智老人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市场竞争能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解决有效供给的动力问题,要让老年人用得着、买得起养老服务。

  省老年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何文炯补充道,老年照护服务目前以家庭照护为主,是否有成熟、规范的市场购买老年服务,如何落实政府和市场的职能,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应真正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从长期可持续运行出发,从本地实际出发来解决问题,以有限资源创造最好的效果。”

  宁波市鄞州区民政局在探索创新“社区嵌入型微机构”、打造“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新模式方面有一番构想,认为未来机构养老服务将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小型化、专业化、社区化、连锁化将成为养老机构发展主要态势。

  “社区微机构投入和规模小、门槛低,对床位、场地规模限制较少,机构植根于社区,让老人不出家门或在社区就可享受养老机构的高质量、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和设施,具有选址灵活、资源整合、管理便捷、模式创新的优势。”鄞州区养老指导中心主任田杨说。

  “养老机构的一大难题在于,老人的离世给其他生活在其中的老人带来不良的心理暗示,影响对自己生命的信心。”杭州市拱墅区老龄工办副主任王昌成提到,拱墅区和睦老人公寓在这一工作有创造性实践,他们开辟出了“弥留病房”,不仅有必要的医疗设备,布置也格外温馨,在一个相对安静封闭的环境中,当事人弥留之际时,亲朋围在身边为其送别。

  王昌成说,临终关怀的意义在于减轻当事人的痛苦,减轻当事人家庭的负担,也节约了医疗成本和社会资源。但目前开展临终关怀还存在民间传统阻力、社会资源不足等难点。需要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机构的努力,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

  绍兴市上虞区老年学学会经遵义认为,寺院养老是老龄产业新的增长点,发展佛教安养院是对养老机构不足的有效补充,是推动民生建设的一种创新。

  经遵义分析,寺庙兴办养老机构具备讲报恩理念、资金来源较充裕、环境优雅、管理经费投入少四个优势,并且能提高寺院的资源利用率,解决部分社会养老问题,给予老人临终助念,倡导丧事从简。寺庙养老的意义在于,解决老年人晚年生活和心理需求。“天天吃素,坚持走路;心态平衡,劳逸适度”成为老人的延寿之道。

  但同时他指出,寺院养老存在养老人群接收有限,一般只适宜于信佛老人和家庭,以及寺院建设配套养老设施需要较多资金的局限。政府和社会的关心支持对于办好佛教安养院至关重要。

  专家:养老服务应从老人需求出发,从提升质量着手

  对于现行的许多所谓的“养老模式”提法,专家指出,很多只是某种养老模式的内涵,并不能单独归为一类。

  目前老龄化+高龄化的现实在加剧,并且养老模式存在服务内容单一、专业人才匮乏、资金投入效率和效益不高等问题。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敏杰提到,针对目前多层次的老人状况对应的不同养老需求,不同的机构就该有不同的养老质量。未来的几年不妨做好养老需求的调查,可为当前的养老模式特别是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提供客观根据,提供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

  “如文化养老、智慧养老等,其实都是对大多数老年人的锦上添花;最重要的是,对于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如何做到雪中送炭?”杭州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王涤认为,随着社会发展,确实需要有养老的高端产品。高端的样板有了,如何把理念进行普惠化,要做的还很多。王涤说,应在细节上对高龄、失能老人进行更好的服务;用好现有硬件,把关爱送给每个老人,包括临终关怀。

  浙江外国语大学社会福利研究所所长、教授董红亚分析,此前的养老工作更多是设施和数字作为指标来衡量,但服务匹配度不够、资源整合效能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养老之路很长,我们不要急于提炼某一种养老模式,现在很多做法和政策还没有成型。应更多地去探索和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

  董红亚认为,未来应该从关键词“质量”着手,归纳为三个维度:一是“品质”,要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匹配度;二是“效能”,在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后,要注重资源的配置整合,政府要出台政策引导及统筹资源;三是“制度的公平性”,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评估标准等工作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会上,浙江随园养老发展有限公司和杭州和睦老人公寓也作了经验分享。这两家机构在浙江省养老行业中具有代表性,其服务由机构走向社区,由基础的照护走向医养结合。专家总结认为,养老服务品质的提高需要更多有责任、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切实找准需求,提高养老性价比;需要更多年轻的、科班出身、专业背景的人才加盟,未来品质养老才会有更好的预期。

来源: 浙江工人日报 记者何悦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秘书处:
电话/微信:13001134288

大家喜欢看